满清四大贝勒争夺皇位,势单力薄排位第四的皇
在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喇登基,并设立了四位贝勒,他们分别是英勇善战的大贝勒代善、威武的二贝勒阿敏、豪勇的三贝勒莽古尔泰以及深谋远虑的四贝勒皇太极。人们或许会疑惑,为何在众多有实力的贝勒中,排名第四的皇太极最终得以继承努尔哈赤的王位呢?
大贝勒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因作战英勇被赐予“古英巴图鲁”的荣誉名号。他在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不仅参与国家政事,而且是四大贝勒之首。他统领满洲两红旗,即正红旗和镶红旗,并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以及明朝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尽管代善在努尔哈赤逝世后曾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但他的行为却也引起了皇太极的警惕。
皇太极对代善的威胁并未忘记。在1635年,皇太极指责代善轻视君上、贪财违法,并虐待属下。次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但逐渐远离政治中心,不问政事。代善在后金一朝始终受到压抑,虽然其军功显赫,但因某些事件导致他未能继承王位。
这些事件中的一次发生在1620年,当时后金国准备从界藩城迁居萨尔浒城。代善看到其长子岳托修整好的宅地比自己好,便先后请求莽古尔泰和阿敏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宅地。不久之后,代善的次子爱新觉罗·硕托因无法忍受其父的虐待而突然失踪,尽管后来找到硕托并证明他并未叛逃,但代善仍然坚决要求斩杀硕托。这件事或许让努尔哈赤对代善产生了疑虑,从而影响了他在继承王位问题上的地位。
相对于代善,皇太极则表现出更为冷静和深谋远虑的特质。他不仅具备出色的政治头脑和军事才能,而且在处理内部事务时更为稳妥。这些因素或许是他最终得以继承努尔哈赤王位的重要原因。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层层迷雾之中,我们无法完全揭示皇太极得以继承王位的所有原因,但无疑,他自身的才能和努力,以及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共同作用,促成了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