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太平天国灭亡时曾国藩造反,湘军里有哪些
尽管这是一个已争论一百多年的伪命题,人们仍不禁遐想:若当年曾国藩决定造反,会有哪些人追随其左右?
湘军集团在晚清时期迅速崛起,军队规模一度超过三十万,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曾国藩的嫡系部队虽然人数不超过十二万,主要由鲍超统帅,但忠诚度却毋庸置疑。与其他湘军领袖如骆成章、刘蓉等人相比,曾国藩与这些将领间存在着微妙的矛盾。若曾国藩造反,这些将领是否支持尚难以预料。
从后世挖掘的曾国藩私人信件来看,确实有三个人曾提及“造反”二字。狡诈的李鸿章试探性地询问曾国藩是否有意于东南之地,而曾国藩则以巧妙的言辞避开了话题。相比之下,曾国荃作为曾国藩的亲兄弟,统帅着湘军的主力兵团,他的想法无疑引起了曾国藩的高度重视。经过深思熟虑,曾国藩成功说服了曾国荃放弃造反的念头。至于李秀成的建议,更多的是出于个人野心,最终被曾国藩识破并遭遇不幸。
若曾国藩真的决定造反,必定会有一批追随者。曾国荃无疑是第一个追随者,他的野心和实力使他成为重要的支持者。湘军大将如福、鲍超等也会积极追随。彭玉麟虽然个人不太可能造反,但其统领的水师可能会卷入其中。而李鸿章、刘蓉、郭嵩焘等人则持观望态度,会根据形势选择站队。左宗棠和骆成章等忠于朝廷的将领则可能会与曾国藩对抗。
除此之外,湘军中还有许多实力派的高级将领,如刘锦棠、李续宜等。他们在太平天国刚灭亡时隶属于其他大佬之下,分属不同山头。在混乱的局势下,他们可能会考虑跟随曾国藩造反。也有将领如欧阳利见和刘铭传最初打着湘军的旗号跟随李鸿章,后因种种原因不再受曾国藩制约。相反,刘坤一和李续宜对曾国藩忠诚有加,若曾国藩决定造反,他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跟随。
造反并非易事。在那种混乱的局势下,每个人都在内心权衡利弊得失。成功可能带来无上荣耀,失败则可能面临诛灭九族的危险。虽然有人可能会谈论造反,但真正敢于行动的人却是少数。
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的湘军因镇压太平军而逐渐壮大,但其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对此心知肚明,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钳制湘军。湘军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国藩如何敢冒险造反?这或许是一个永远无法得出明确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