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包拯石碑为何被老百姓磨平?

恐怖故事 2025-07-21 05:45www.178929.com天下奇闻趣事

包青天——清廉之象征

在中国历史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引人注目,他就是包青天。这位著名的清官,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百姓心中的正义之路。他的故事,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史诗,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尽管影视形象中的包青天或许有所夸张,与真实历史有所出入,但真实的包青天,无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清正廉洁之官。他性情严峻刚正,为人忠诚厚道,对办事小吏苟杂刻薄之徒深恶痛绝。他的威严之名,连贵戚宦官都为之收敛。

包拯打破常规,打开官署正门,让百姓能够直接陈述是非,这无疑是对百姓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守。对于那些侵占惠民河、私筑园林楼榭的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他坚决予以打击,维护了百姓的权益。他对那些虚报田地数的人严格检验,上奏弹劾,展现了他的公正无私。

在生活中,包拯不随意附和,不以取悦人为目的。他穿着普通,用的器物、吃的饮食都与百姓无异。端州以产砚著名,但包拯出知端州时并未借机敛财,而是革除了前任加征端砚的流弊。他任满离去时,“不持一砚归”,这一事迹被史书记载,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包拯的清廉之名远扬,当时人们纷纷称颂他:“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只有阎罗王和包老头。”这句话足以证明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公元1062年5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他的离世让朝野震惊,全城尽悼。他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等话语,展现了他对清廉的坚守和对子孙的期望。

包拯以其政绩和品行为人爱戴。他的去世,让人们深感痛惜。在那个年代,真正为民做主的清官很少,像包拯这样的官员更是罕见。现藏开封博物馆的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的183位开封知府的姓名和上任年月中,唯独包拯的名字被磨损。这是因为百姓在观赏碑记时,因敬仰包拯或因遭遇冤枉无法伸张而用手抚摸指点其名导致的。这一事迹更加彰显了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29.com 奇巧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异事,天下奇闻趣事,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宇宙探索,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