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用水下机器人发现东太平洋“黑烟囱”
在浩瀚的东太平洋海隆海底,犹如深海中的宝藏,“海龙二号”机器人潜入海底深处,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发现了罕见的巨大“黑烟囱”,并且取得宝贵的取样成果。这一重要发现不仅代表了我国在深海科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也意味着我国正式成为国际上前沿海洋研究的领军力量之一。
在国家海洋局于近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科研人员透露了更多关于此次发现背后的细节。“大洋一号”科考船于本月23日,在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洋中脊扩张中心,成功找到了高达26米、直径约4.5米的巨大“黑烟囱”。凭借五功能的灵巧机械手,“海龙二号”准确捕获了约七公斤的硫化物样品,将它们安全带回科考船进行研究。这项成就不仅考验了科研团队的勇气与智慧,更展示了我国在深海科技领域的卓越实力。
海底的“黑烟囱”是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的形象称呼。这些区域被视为海洋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生态秘密。寻找并分析这些海底的“黑烟囱”,对于理解地球深处的地质构造和深海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洋一号”科考船的任务就是这些神秘之地,并对获取的硫化物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此次探测成功的关键在于我国的自主研发利器——“海龙二号”。这是一款高度自主的水下机器人,具备强大的作业能力。它身高近四米,长宽均为一点八米,能在水深达三千五百米的复杂环境下作业,并且能够提取高达二百五十公斤的物品。更为重要的是,“海龙二号”能够在海底高温环境中稳定运行,这为深海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次成功发现罕见巨大“黑烟囱”,得益于这一技术的强大支持。
首席科学家马维林表示,“大洋一号”科考船自本月十八日从广州出发以来,已完成了前两个航段的探测任务。目前正在执行的第三航段中,“使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海底热硫化物调查是主要任务之一”。这一发现只是我们走向未知海洋的第一步,未来的之路仍充满了无限可能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