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调兵一调就是几十万 清朝调兵为什么只有几
对明清调兵感兴趣的朋友们,今天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些关于明清军事调度的知识。
在明清两代,军队是支撑一个靠武力征服而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政权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在清朝,由于没有警察,维护社会治安、保持政治秩序的任务就落在了清军肩上。那么,为什么明清两朝需要保持如此庞大的兵力呢?
一方面,北方边境的防御需要驻守重兵集团。在明朝时期,九边的总兵力长年维持在40万至60万,甚至在正统年间超过百万。到了帝国中后期,北方边患和东南沿海的动乱不断,明军不得不维持一支规模惊人的常备军来应对。
另一方面,明朝的宗室政策也是导致庞大兵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明朝时期,朱姓宗室广泛分布,到了中后期,为了养活这些人数众多的寄生虫集团,国库已经捉襟见肘。权贵阶层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土地、榨取民脂民膏,这也导致了国防和军队的资金分配减少。
至于清朝,其驻防主要分为四大类:保卫龙兴之地的黑龙江、吉林、盛京一带;监视北方的察哈尔、热河、密云、山海关一带以及保卫京师;戍守西北边疆地区;以及监视内地各行省。其中,监视内地各行省是最重要的任务,也分配了最多的驻防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军队数量并不像明朝那样庞大。由于清朝初期实行制度,只有入营旗丁才算兵,临时征召的民夫不会统计在军队数量里。实际上清朝的军队只包括明朝的战兵和辅兵而已,其统计口径只有明朝的三分之一。尽管明朝军队有200万人,而清朝的领土比明朝大,但其军队数量才80万。
在战争中,人数多的战争往往出现在内战或内线作战时,因为这些地方的兵力方便输送。例如沿黄河在开封、洛阳的战斗,沿长江成都、襄樊、南京一线的调兵水路并进,或者沿运河在南京、北京作战等。一旦需要进行远征,作战人数就不会特别多。实际上,真正赌上国运的作战多在十万左右这个数量级,而且还是分兵进行。
明清两朝的军事调度制度有其独特之处,其军队规模和布局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形势。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对明清军事调度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