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无人驾驶技术负面效益更大-加速环境污染
近年来,全球知名科技公司如Google、Uber等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传统汽车制造商Volvo也加入了这场技术革命。这项科技创新无疑为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希望,然而最近的研究却指出,无人驾驶技术可能会对地球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超过我们的想象。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援引外国媒体《Mic》报道,华盛顿大学、英国里兹大学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进行的研究发现,如果未来的道路上充斥着自动驾驶车辆,可能会加重地球的暖化问题,因为这将导致过量的碳排放。如果没有适当的政策规范,自动化不仅不能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反而可能使事情变得更糟。
科学界早期对自动驾驶的研究主要关注其正面效益,如缓解交通堵塞、提高安全性、减少燃油消耗和降低停车费用等。麦肯基的研究团队却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由于自动驾驶车辆的高效性和普及性,未来的道路将比现在更加拥堵。这意味着原本无法驾驶的人群,例如年长者或残疾人士,将能够广泛地使用自动驾驶车辆进行通勤。自动驾驶车辆的燃油消耗较低,这也为企业提供了将运输方式从传统工具转向自动驾驶车辆的诱因。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污染问题,污染只会不断恶化。
除了汽车数量的增加外,自动驾驶车辆的普及也将导致长途驾驶的机会增加。虽然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让驾驶过程更加轻松有趣,提升长途驾驶的意愿,但同时也会增加驾驶时间和频率,导致更多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自动驾驶车辆中内置的影音设备也会增加能耗。
麦肯基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各国的法律规范以及企业和公众的合作。如果鼓励发展电动车或氢气车等新能源汽车,并鼓励市民选择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自驾车租赁服务,那么自动驾驶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合作共享车辆的理念来减少资源的消耗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因此在这个自动驾驶技术备受瞩目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关注技术的革新,还要注重如何合作降低科技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