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成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印度曾经掀起一股反华风潮,一些政客和媒体试图将中国产品与投资排除出印度市场。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一事实狠狠地打了那些煽动民粹主义的印度媒体的脸。
在2020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了777亿美元,虽然较2019年的855亿美元有所下降,但中国依然重新夺回了作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份数据凸显了印度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从机械、电机、通信设备到家用电器、手机等,印度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
与此印度对华出口产品依旧以原材料为主,中印贸易顺差接近亿美元。这一数据不仅显示了印度在贸易上的依赖程度,也揭示了印度制造的短板。尽管莫迪不断推动印度制造,试图让全球工业生产链离开中国转投印度,但现实是,无论是性价比还是质量,印度制造都无法与中国制造相抗衡。
印度媒体在面对这一“出乎意外”的贸易数据时,显得缄默。他们并未在擅长的“对华议题”上发表评论,而英国BBC等媒体则以此为话题,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莫迪的强硬立场,既是为了迎合国内的民粹分子,也是为了向美国展示忠诚。他们试图借美国遏制中国之际,发展自身的“印度制造”,但的贸易数据却将这一雄心壮志撕得粉碎。
事实上,印度民众在选购商品时,从未真正排斥中国产品。无论是购买家电还是手机,甚至是铁路、电力、水力、交通、通讯等大型设备,印度都严重依赖中国制造。尽管印度媒体曾试图通过制造反对中国商品的事件来煽动民粹情绪,但印度民众在选择商品时,始终更看重性价比和质量。
这一贸易数据的背后,反映了印度制造的困境和莫迪的无奈。莫迪曾试图借助西方国家的力量,打造“印度制造”,进行“弯道超车”,但最终的结局却是与中国越拉越远。这一现实,对于那那些曾叫嚣要排除中国产品与投资的印度政客和媒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回望历史,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曾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表达过“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大国”的期望与梦想。现实却给莫迪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完全脱离世界市场而独立发展。中印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需要。希望未来中印两国能够摒弃偏见和误解,共同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