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为何超级?这个基因在作用

灵异怪事 2025-07-20 14:45www.178929.com天下奇闻趣事

在科研的浩瀚海洋中,中国水稻研究再次掀起了一股科技巨浪。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院士团队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手,成功克隆了一个关键的水稻粒宽粒重基因TGW2。这一重大突破已在国际学术期刊《新植物学家》上公开发表,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团队成员、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高振宇为我们深入了这次科研的意义。水稻产量由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粒重三大要素决定。而粒形指标,包括粒长、粒宽和粒厚等,不仅与粒重息息相关,更影响着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尽管学界已经克隆了一些控制籽粒大小的重要基因,但对于粒宽粒重的分子调控机制仍然知之甚少。钱前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无疑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研究团队基于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重组自交系和高分辨率遗传图谱,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检测到控制粒宽的遗传位点并克隆了TGW2基因。这个基因编码细胞数目调控因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发现,亲本品种培矮64s的等位型基因在孕穗期颖壳中的转录水平较高,这导致了颖壳细胞数目显著减少。进一步的研究揭示,TGW2蛋白与调控细胞周期的KRP1蛋白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水稻的粒宽和粒重。将93-11的等位型基因导入培矮64s背景后,产量提高了惊人的12.3%,这一成果为水稻高产分子育种开辟了新的道路。

更令人惊讶的是,团队对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水稻种质资源的基因序列进行了深入分析后推测,培矮64s等位型基因可能源自印度和孟加拉国,并在传播到邻国的过程中受到了育种驯化的选择。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水稻基因的一段神秘历史,也为未来的水稻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水稻粒宽粒重的遗传调控机制,更为未来的水稻高产优质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期待着钱前院士团队在未来能够带来更多的科技惊喜,为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上一篇:柯达扫描仪故障解决办法【详解】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29.com 奇巧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异事,天下奇闻趣事,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宇宙探索,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