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三次背叛自己的主子,间接害死了关羽
介绍孟达:三国时期的‘三叛’武将
孟达,一个名字,在《演义》中,他被誉为孔武有力的武将,有着反复无常的特性,被标签为“三奴”。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岁月的尘埃之中,等待我们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达的世界,深入了解这位三国时期的武将。
回溯到建安初年,孟达入蜀投奔了刘璋。当时的四川,因为天府之国的地位,战乱的影响相对较小,孟达在这里与好友法正一同依附刘璋。孟达与法正虽依附刘璋,却对其能力表示质疑。在这乱世之中,刘璋难以镇住手下的能人异士。
当刘备入川时,孟达与法正一同迎接刘备,并被其风度所折服。他们看到了刘备的潜力,于是决定投靠刘备,背叛了刘璋。刘备夺取蜀地后,孟达成为宜都太守,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攻下房陵郡,甚至迫使诸葛亮之姐夫蒯祺退位。
孟达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关羽败走麦城时,他因种种原因未能出兵救援,后来因怕刘备追究责任,选择投奔曹魏。曹丕即位后,对孟达的投诚大喜过望,委以重任,甚至让他担任新城太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但孟达的巅峰生涯并未持续太久。曹丕死后,司马懿的来临让他的日子变得艰难。他打算重回蜀国,却被司马懿迅速包围上庸,十六天后城破,孟达被杀。
纵观孟达的一生,他的行为似乎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变换阵营。他并非真正的投靠,而是一种依附。他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却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支撑他的野心。他占据的地盘位于前线,是曹魏和蜀汉争夺的对象,这也使他成为两方都想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孟达的悲剧源于他的不够坚定和过于算计。他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忠诚,一叛再叛让他的信誉扫地。不管是司马懿还是诸葛亮,都看到了他的弱点,想要除掉他。孟达的死,是他自己走出来的路。
孟达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行为或许让人不齿,但他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混乱和人物的无奈。他的生涯是一个充满计算和变数的旅程,也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