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复阳”?“复阳”有无传染性?专家

灵异怪事 2025-07-26 03:06www.178929.com天下奇闻趣事

近期,网络上热议一种现象:部分曾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已康复出院的患者,出现了核酸复查结果再次呈阳性的情况,并伴随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针对这一话题,本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采访了病毒学及免疫学领域的专家。

报道指出,在湖北省武汉市的部分隔离点观察中,约有5%~10%的康复期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再次转为阳性。至今尚未发现复阳患者具有传染性。武汉大学病毒学专家杨占秋教授表示,这可能是由检测方法、取样品等因素造成的假阳性结果。他强调,复阳的真正定义是过去检测呈阳性,治疗后或不治疗后一段时间转阴,之后再度出现阳性。

国内一位免疫学专家表示,某些冠状病毒可能会在人体的肠道中长期存在。例如,对印度南部人群粪便的研究发现,部分人群体内持续排出冠状病毒颗粒。这些排出的颗粒大多为无核酸的“空”病毒外壳蛋白,理论上被正常人摄取后可能引发对冠状病毒的免疫力,可视为一种天然“疫苗”。

在排除了检测原因之后,“复阳”现象,尤其是伴随发热等感染症状的患者,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力及病毒的潜伏有关。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依赖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来清除病原体。从目前情况来看,出院标准和痊愈标准并未包含免疫指标。

人体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功能可能出现严重紊乱。有些患者出院时,冠状病毒可能被免疫系统暂时压制,潜伏在某些组织或细胞中而未被发现。若患者出院后未能充分休养和康复,特别是针对年老体弱或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潜伏的冠状病毒再次感染,造成“复阳”或“再感染”。这种情况下,病毒有传播风险。

对此现象,专家认为应重视但不需恐慌。建议加强免疫学研究,采取集中疗养康复制度,以实现患者的全面康复和传染源的有效管理。借鉴结核病的治疗康复模式,患者在出院后集中进行疗养,有助于恢复免疫功能并降低再传播风险。在疗养阶段,可以使用免疫调节剂和加强营养支持。据仝小林院士团队观察,服用中药后,“复阳”几率能降至2.5%左右。

本报还采访了武汉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均表示未接诊过新冠治愈患者“复阳”的病例。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并深入研究,以确保患者真正康复并降低社会传播风险。

上一篇:上海中医大解聘被曝出轨学生老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29.com 奇巧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异事,天下奇闻趣事,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宇宙探索,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