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审判执行搬到网上(金台锐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司法”的新型模式正在给司法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大大减轻了传统司法存在的“诉累”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以技术手段保障了司法的公平正义。
身处湖北的法官在线主持庭审,北京法院实现24小时网上立案,江苏南通的被告人在看守所参加视频庭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地法院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纷纷将审判执行活动转移到网上,确保公平正义不缺席、不迟到。
这一切的便利和效率,得益于近年来各地智慧法院的建设和互联网司法的开展。如今,“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已经成为现实。从杭州、北京、广州设立的互联网法院,到上海长宁等地的互联网审判庭,互联网专业化审判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以诉讼管辖为例,传统的诉讼模式要求当事人必须去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立案,这对于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可能不成问题,但面对如今诉讼纠纷种类多、数量大的情况,原被告双方不在一地的情形十分普遍。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的开展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异地打官司不再是难题。借助互联网,跨域立案在全国中基层法院全面实现,视频庭审、远程出庭已经十分常见。
“互联网+司法”的新体验,对于当事人来说,全部诉讼过程都在网上进行,清晰明了;对于法官而言,全部司法活动都自动留痕,责任可查;对社会公众而言,全部生效法律文书都依法公开,便于监督。这一模式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当事人,也让司法工作更加透明、公正。
“互联网+司法”的应用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甚至在工作推进中出现“花架子”等问题。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的“隔空”审判和执行,正是对各地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发展成效的检验。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不断补齐工作中的短板,让互联网司法这一便民利民的司法改革举措更快更实在地在全国推广开来,落地生根,真正惠及每一个群众。
“互联网+司法”是科技进步与司法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司法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的出现,让司法工作更加便民、利民、透明、公正,是司法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