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宰相放逐的商王太甲
商汤建立了辉煌的商朝,然而在位仅三十年便离世。商朝的继承制度独特,遵循兄死弟及的原则,只有在没有弟弟的情况下,才会传位给儿子。商汤无弟,因此长子太丁自然继位国君之位,然而命运的捉弄使太丁英年早逝,无奈之下,太丁的弟弟外丙接过了重任。可惜外丙在位仅三年也离世了,随后其弟仲壬继位,但仲壬在位也仅四年。
在这关键的时刻,开国元老伊尹挺身而出,他力排众议,决定让太丁之子太甲继承王位。太甲是商汤的孙子,肩负着家族与国家的重任。
伊尹对太甲寄予厚望,他连续撰写了三篇文章,希望太甲能够成为一位明智的君主。其中,《肆命》一文详细阐述了如何明辨是非,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界限分明。《祖后》则讲述了商汤时期的法律制度,强调必须遵循祖先的规矩,不得背离。
初登王位的太甲,确实按照伊尹的教导行事,谨慎地遵守着祖宗留下的法度。权力与地位的诱惑使他渐渐迷失,第三年,他觉得自己应该独揽大权,不应受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的制约。他放纵自我,忽视伊尹的劝告,破坏了祖宗留下的法律制度。他甚至模仿夏桀的暴政手段对待百姓,导致百姓怨声载道。
伊尹无法容忍太甲的所作所为,他多次规劝,希望太甲能够反省。看到太甲不知悔改,伊尹果断地将其放逐到商汤的墓地——桐宫。在此期间,伊尹亲自执政,稳定国家局势。
被放逐的太甲来到祖父商汤的墓地,与朝父相伴。墓地上的宫室虽低矮朴素,但商汤的伟大事迹和留下的法度却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守墓老人每天讲述商汤的故事,教育太甲应以祖父为榜样。太甲深感愧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改正错误。
在桐宫的三年里,太甲以祖父为榜样,致力于帮助老弱孤寡,做事雷厉风行,严格遵守祖制和朝廷法律。他的改变让伊尹十分欣慰,于是亲自迎接太甲回到首都毫城,将政权交还给他。
重掌政权的太甲以前事为师,遵循商汤留下的法度,听从大臣的劝告,将国家事务治理得井井有条,商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想了解更多关于商王太甲的故事吗?请关注奇技网,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