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大学先修,为学生成长加餐
新华网评论:大学先修计划,引领高中学子开启大学之门
在这个春意盎然之际,复旦大学向全社会宣告了一项别开生面的教育改革尝试——面向上海市所有高一学子的“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这一计划鼓励高中生走进大学的殿堂,感受那份独特的学术氛围,从而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之路加油助力。这一消息如春风般传遍四方,“先修课”一词也随即成为热议的焦点。
支持者眼中的“先修课”,无疑是大学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一大创新之举。此举不仅能让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无缝衔接,更有助于学生在早期便对各个学科建立初步认识。此举不仅富有前瞻性,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这无疑会对一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带来困扰。“先修课”应运而生,旨在让学生在高中阶段便能够拓宽视野,聚焦个人志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尽管“先修课”的理念备受推崇,但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一些网友担忧此计划可能会成为变相的“掐尖”,有违公平原则。课程数量相对较少,学生的选择余地有限;可能还会增加学业负担;以及可能存在的乱收费问题等,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我们仔细审视复旦大学的这一“先修计划”,不难发现其已经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改进。如选择在周末开课,既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又能让他们体验大学的学术氛围;开设涵盖十大学科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强调免费参与,确保公平性等等。无疑,这是复旦大学在“先修课”中的一大进步,其示范意义值得期待。
对于“先修课”的未来,我们充满期待。它不仅仅是一项课程计划,更是一次教育改革的。我们坚信,只有真正聚焦于人才培养,从培养创新思维、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出发,“先修课”才能真正发挥其连接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桥梁作用。让我们共同期待,“先修课”能够越走越远,为更多高中学子开启大学之门,引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字:周文冲 海报设计: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