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利兮骓不逝 虞姬虞姬奈若何

历史文化 2025-06-21 23:18www.178929.com天下奇闻趣事

《垓下歌》中的“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围时留下的绝命悲歌。这段饱含深情的诗句,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文学表达与情感内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从诗句本义与情感层次来看,“时不利兮骓不逝”这句话,表面上看似是在感叹战局失利和坐骑受困,但实际上却暗喻着项羽对于天命不佑的悲愤。乌骓马作为项羽征战沙场的忠实伙伴和象征,它的停滞不前,则成为了英雄末路的具象化表达。而“虞兮虞兮奈若何”,则通过叠词的运用,强化了情感张力,既表达了对虞姬命运的深切忧虑,又隐含着自我抉择的无力感。这句话将个人英雄主义与儿女情长的矛盾推向了顶点。

从诗歌结构来看,《垓下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对比冲突尤为突出,前句的豪迈与后文的悲怆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了历史巨变中个体命运的渺小和无奈。乌骓和虞姬作为重要的意象象征,分别代表了项羽的军事辉煌和人性的温度。乌骓是项羽不可复现的军事辉煌的象征,而虞姬则成为英雄软肋的具象符号,体现了权力叙事下的人之常情。

从历史语境与文学价值来看,这首诗创作于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当时项羽误判形势,仓促突围失败,最终自刎乌江。作为罕见的失败者悲歌,其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帝王诗文的胜利叙事,展现了悲剧英雄的复杂心理。这首诗也开创了“英雄-美人”的抒情范式,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垓下歌》中的这两句诗以凝练的语言浓缩了项羽从自信满满到心理崩塌的过程,成为中国古代战争文学中个体命运与历史洪流碰撞的经典注脚。其生动的情感表达、丰富的文学手法和深刻的历史价值,使得这段悲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29.com 奇巧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异事,天下奇闻趣事,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宇宙探索,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