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1个行政事业单位试点错时、延时工作制
【新华社报道】近日,成都市新闻办透露,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强化市场监管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成都市决定在公安、环保、食药监等11个行政事业单位启动错时、延时工作制试点改革。这项改革旨在解决服务群众不够及时和市场监管不够到位等问题。
据悉,此次改革以群众最为关切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领域为重心。针对市场监管领域,成都市将加大夜间经济市场的监管力度,根据监管对象的违规特性和线索举报,开展有针对性的不定时现场执法。
在社会管理方面,成都市将强化现场巡查,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重要信息的及时报送。遇到突发紧急事件时,将迅速响应并妥善处理。对于公共服务领域,政务服务单位需要推动服务时段的全面覆盖,特别是在涉及投资环境和群众利益方面,要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以及节假日定时服务。各类公共文体活动服务时间和场所开放时间也将得到合理安排,尽可能地延长开馆时间,包括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并不会增加人员编制。相关部门会对政策执行、职能履行和工资发放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监察与审计。德国德国网了解到这一消息后表示,成都市的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更好地服务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这一改革是成都市为落实国务院相关规定的具体行动。据此前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此次错时延时工作制的实施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特别是在工作日之外的时间。此举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成都市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成都市表示,将继续关注市民的反馈和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错时延时工作制,确保政务服务更加贴近民众需求。也期待这一改革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更多城市和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