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考古发现仰韶中期“中心聚落”
在古老而神秘的内蒙古高原上,一场重大的考古发现犹如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近日,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吉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一令人瞩目的成果。
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岔河口环壕聚落遗址,是南黄河中游一处重要的史前聚落遗址。它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6500至5500年前,这是仰韶中期文明的重要线索。这座遗址被发掘出来,犹如揭开历史面纱的一角,让我们窥见了史前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早在1997年和1998年,为了配合万家寨水利枢纽的建设,吉平带领的考古团队曾对这处大型聚落遗址进行过两次抢救性的发掘。当时的发掘报告描述了一种独特的景象:环壕南门沟头底部沿沟体走向,挖塑形成高1.5米,呈现出几何型以及动物造型。这些造型仿佛是在讲述着史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由于当时的发掘时间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这座遗址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系统。直到2016年的9月至12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实施了国家黄河中游河套区域文明项目,才再次发掘了岔河口的环壕聚落遗址。这次发掘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450平方米,不仅发掘出了东南西北四个门址,还出土了大量仰韶时期的遗物。
吉平骄傲地介绍道,这次发掘揭示了环壕的门址沟头两段相对,按顺时针方向形成了壮观的动物造型整体图案。这是一处被巨大环形壕沟环绕的史前聚落遗址,其独特的动物图腾形状和规模充分展示了独特的具有高级宗教或权力意义的象征。这一发现不仅在考古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也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重大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了中华文化草原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一段重要历史。这座环壕聚落遗址不仅是一处普通的史前人类居住地,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遗产。它的发现,为我们史前人类的宗教信仰、权力象征以及图腾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不禁为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而感叹。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中。让我们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人类文明的奥秘。(文摄影 记者 牟野)奇技网。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