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称智囊的曹爽谋士,痛骂曹爽兄弟,最终被诛灭
在我国浩瀚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有一则故事让人叹为观止,那就是关于被人们称为智囊的谋士桓范与曹爽兄弟的故事。今天,我们将为您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带您走进这个充满智慧与悲剧的世界。
正值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扫,大将军曹爽兄弟随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一位大臣却疾驰出城,向曹爽告急。他就是人称“智囊”的大司农桓范。桓范,字元则,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擅长丹青。他初任羽林左监,后历任中领军、尚书、征虏将军、兖州刺史等要职。
在魏明帝时期,曹爽得到重用,与司马懿共同辅佐年幼的皇帝。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逐渐专权朝政。桓范虽然与曹爽是同乡,虽然受到礼遇,但两人关系并不亲密。曹爽兄弟掌握禁兵后,亲党遍布,多次更改制度,甚至私自拿走明帝的才人作为自己的妻妾。而司马懿自曹爽专权后,便称病回避,韬光养晦等待良机。
当曹爽兄弟轻率出游时,桓范多次劝说他们不可轻出,要牢牢控制京城的军队。曹爽并未采纳桓范的建议。正始十年正月,司马懿发动政变,控制京城。桓范疾驰出城向曹爽告变。司马懿为了阻止曹爽的绝地反击,派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而桓范则建议曹爽带着天子到许昌,装备军队,征发各地军队包围洛阳平定司马懿的叛乱。曹爽最终选择了投降,导致自己及桓范等人被处死,并诛灭三族。
这段历史充满了智慧与悲剧。桓范的智谋与远见令人钦佩,他多次劝说曹爽要谨慎行事,但曹爽并未采纳。在危机时刻,桓范的建议虽然冒险却有可能挽救局势,然而曹爽的软弱与犹豫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桓范的悲惨命运令人扼腕叹息,但他的智谋与勇气将永载史册。
历史总是充满了意外与转折。桓家有人逃过了这场大难,的后代通过种种手段将自己家族这段历史给隐藏了起来。在一百多年之后,他们终于夺了东晋的帝位,建立了一个政权。这一切都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色彩,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无常与人生的变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与勇气有时并不能改变一切,决策时的勇气与果断同样重要。桓范的智谋与勇气值得我们钦佩,但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也需要学会勇敢决策,才能走出困境。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的残酷与无情,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