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为什么作《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如
顾恺之,东晋时期的杰出画家,以其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极富创意的艺术构思,创作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著名画作。其中,《洛神赋图》尤为引人注目,被视为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灵感,源于魏国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这幅画作背后的故事,与曹植和甄氏之间曲折感人的爱情故事紧密相连。顾恺之在品味曹植这篇赋时,被其中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遂以画笔将其化为画作。
《洛神赋》是曹植在爱情没有结局、思念爱人的情境下创作的。它的原名是《感甄赋》,写作背景与曹植和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有关。甄氏是位美貌又才情横溢的女子,曾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在战乱中,她成为了曹军的俘虏。
曹操有四个儿子,其中曹植最为聪敏机警,深受曹操和幕僚的赞赏。由于曹植不喜欢战争,也没有权利之心,最终甄氏被嫁给了曹丕。甄氏被封为妃,史称文昭甄皇后。
在曹操在世时,甄氏与年轻的曹植有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之间的爱情注定没有结局,因为甄氏是曹丕的妻子。甄氏在曹丕继位后的第二年去世,曹植心中充满了悲伤和遗憾。
在甄氏去世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时,曾见到甄氏遗物玉镂金带枕。回到封地后,睹物思人,他深感悲痛。在一个夜晚的梦中,他见到甄妃凌波御风而来。这使他更加伤心和思念甄氏。于是有了《感甄赋》,也就是后来的《洛神赋》。顾恺之以此创作出了传世之作《洛神赋图》。然而现今存世的画作多为唐宋人摹仿的版本而非真迹让人略感遗憾。《女史箴图》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英军盗走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洛神赋图》现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及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等处虽然摹本表现出作者的绘画水平但仍非真迹让人遗憾不已。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这些珍贵的画作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同时也期待有一天能够找回失散的真迹让我们更全面地欣赏到顾恺之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