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当前的世界格局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遇的大变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涉外法治在应对挑战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国急需培养一批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具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高层次法治人才。
现实却让我们倍感压力。以涉外律师为例,尽管我国律师总数已达51.3万人,但真正具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律师却凤毛麟角。尤其是在高端涉外法律业务领域,能够胜任的律师更是屈指可数。加快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刻认识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我们还要注重构建完善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并不仅仅是法学院系的任务。这些人才需要同时具备法律外语和国际法律的知识。法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工作语言,在涉外法律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调研表明,本土律师相较于外国律师的劣势并非在于涉外法律知识,而是法律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欠缺。法律英语的学习是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起点和关键。
当前法律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法学院系难以实现。外语院系应当承担起法律英语专业教学的责任。我们也要认识到涉外法治工作的内容并不仅仅等同于国际法教学。它涵盖了传统国际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还包括中国法的域外适用以及重要国别法。
培养涉外法治专业人才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其周期性长、人才成长阶段性等特点。为此,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法律英语学科扶持力度,突出其战略性引领作用。高校应打破院系壁垒,加强横向联合协作,推动法律英语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还要立足国家发展战略,面向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加快推进法律英语专业建设,为系统化培养涉外法治专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回报,这些努力将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提升话语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涉外法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