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二级响应当作松懈信号
随着北京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的调整,从一级转为二级,全市最热议的话题莫过于此。市民对新的防控规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如“低风险地区返京不再隔离”,“预约制逛博物馆”以及“凭码进小区探亲访友”等政策,这些变化也直接引发了“五一”出游需求的上涨。
这一响应级别的调整并非轻易之举,而是科学研判的结果,也是全民抗疫成果的体现。经过百余天的“相对静止”,市民对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的期待可以理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二级响应依然代表着重大事件的级别。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使得境外输入和本地反弹的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北京作为重要口岸城市,防控漏洞的后果更是难以想象。我们必须明白,战“疫”并未结束。
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并不意味着警报解除,也不意味着防控力度减弱。相反,首都的疫情防控在全国具有标志性意义,我们需要慎终如始地抗疫,同时还要加速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北京面临的挑战不是减小了,而是增大了。
在这个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趋好的时刻,我们更应保持警惕,不松思想,不松责任。全市需要认真落实“三防”“四早”“九严格”,继续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对于市民来说,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防疫措施同样重要。在了解现在能做什么的更要牢记不能做什么。
今天,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首个小长假已经来临,我们面临新的考验。城市各处开始恢复活力,公园、商场、餐厅等人气旺盛。如何确保大规模人员流动中的安全,关键在于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各区需要做好信息发布、流量管控等工作;公园景区需要实行分时段预约,限制人流;商超等容易聚集的场所需要增派引导人员、提供必要设备。市民也需要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注意自身安全半径,遵守出游预约、随身携码、公筷分餐等规定。
休闲“五一”,安全第一。只有每个人都绷紧防控的弦,才能确保大家的安全健康。在这场战斗中,我们已走了很远,但离终点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避免松懈,把精准防控的规矩记在心间、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战“疫”全胜,确保安全无虞。(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