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加乔夫起义背景:农奴制压迫得农民喘不过气
在历史的尘埃中,俄国于15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逐渐编织起一个以劳役制为核心的剥削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农民如同被束缚的鸟儿,牢牢地困在地主的庄园里。他们不仅被牢牢固定在土地上,而且在人身、司法方面,也完全依赖于地主。实际上,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身份几乎等同于农奴。
回溯到基辅罗斯时代,王公与大贵族们已经拥有大量的世袭领地,他们强迫穷人服劳役,由此开始了农民的奴役之旅。到了莫斯科公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度逐渐兴起,这更加深了农民的奴役地位。在《伊凡三世法典》的颁布下,农民只能在特定的时间从一个地主转移到另一个地主,封建农奴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到了16世纪,伊凡四世为了保障地主拥有足够的劳动力,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政策。他剥夺了农民在特定时期的出走权,并实行了土地和户口登记。一旦农民被记录在地主的名下,他们便沦为农奴。而那些自由人,只要替他人做工超过6个月,也会失去自由,沦为奴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被束缚得越来越紧。1607年的法典规定,地主有权追捕逃亡农民的期限被延长,而那些收容或窝藏逃亡农民的人也会受到惩罚。到了17世纪,农民几乎完全失去了自由。他们在人身、财产和司法方面完全受到地主的支配。即使他们想要逃离这种压迫,也必须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
当时的农民有三种类型:地主农民、宫廷农民和国有农民。其中,地主农民受到的压迫最为深重。他们不仅要为地主服劳役,还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他们的自由逐渐被剥夺,甚至丧失了基本的人身自由。宫廷农民则专门为沙皇宫廷提供必需品,而国有农民虽然不直接依附于封建主,但他们仍然受到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
这一时期的俄国农民生活在一种深深的压迫和剥削之中。他们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失去了自由的权利。他们的命运完全被地主支配,生活在一个充满苦难和剥削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