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糖精枣-谣言卷土重来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文

天下奇闻 2025-06-17 05:33www.178929.com天下奇闻趣事

“糖精枣”谣言再起风波,国家食药监总局严正辟谣

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近日,一则关于“糖精枣”的视频在微信平台上广泛传播,引发公众关注。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迅速反应,通过“中国食事药闻”微信公众号进行辟谣。

经过深入调查,该视频实际上是篡改自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于2015年10月5日播出的《大枣太甜需谨慎》节目。当时,海口市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警方对一家水果批发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并查获了3.3吨疑似问题青枣。这一事件的真实过程和查处结果,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篡改,掐头去尾,故意隐去了新闻发生的时间、起因和查处结果,制造恐慌情绪。

所谓的“糖精枣”,是指那些经过糖精钠等添加剂处理过的青枣,使其外表变得红润、甜度增加。虽然糖精钠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限量标准下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但大量食用仍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国家规定,新鲜水果中是不允许添加糖精钠的。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已明确判定该视频为不实消息,并发表文章《致癌“糖精枣”卷土重来?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进行辟谣。文章明确指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并未将糖精钠列为致癌物。

值得注意的是,“糖精枣”的谣言几乎每年都会上演,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多次进行辟谣。这些造谣消息的共性是故意隐去新闻背景,制造恐慌情绪。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遇到有关“糖精枣”的传言时,要保持冷静,不信谣、不传谣,如有疑虑,可向当地工商或食药监部门咨询或举报。

那么,如何识别“糖精枣”呢?您可以学会三招:一看外观,绿红分明、颜色发暗的枣子可能是糖精浸泡过的;二摸手感,“糖精枣”较软;三品口感,“糖精枣”甜得发腻,甚至微微发苦。自然成熟的枣子则口感正常,甜度适中。遇到疑似“糖精枣”,请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举报,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29.com 奇巧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异事,天下奇闻趣事,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宇宙探索,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