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什么会被始毕可汗包围 他是怎么逃脱的
在隋炀帝大业十一年的辉煌巡边之旅中,雁门关却成为了一场危机的起点。突厥的始毕可汗,眼见隋炀帝来到雁门关,立刻集结兵力发动猛攻,将隋炀帝团团包围。隋炀帝的威风在这一刻似乎失去了作用,他不得不以竹木片写下求救信息,随波逐流而下,最终被大隋的军民发现,上报官府。
消息传来,官府迅速动员,招募兵马去解救被围的皇帝。左屯卫将军云定兴得知消息后,立即贴出告示,号召勇士。这时,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英勇地站出来,他是唐国公李渊的次子,隋炀帝的表侄——李世民。云定兴出于皇亲国戚的考虑,让李世民担任指挥部参谋。
别看李世民年纪小,他展现出的智慧和谋略却让人刮目相看。面对突厥的围攻,云定兴原本打算隐蔽行事寻找战机。但李世民的见解独到,他提出利用突厥的疑心,制造假象迫使敌人撤退。云定兴听从了他的建议,大张旗鼓地摆出大隋主力部队的架势。他们从民间借来鼓角响器,旌旗招展,营造出强大的声势。始毕可汗误以为大隋主力部队来袭,选择了退兵,雁门关之围得以解除。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云定兴对李世民的才华赞赏有加,觉得这个小少年未来前途无量。在隋炀帝论功行赏时,云定兴特意表扬了李世民。他没有独占功劳,而是将李世民推向前台,共同分享这份荣誉。这种大度的态度不仅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尊重,也为他的子孙带来了无尽的好处。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国家级正史《新唐书》中,但关于李世民是否真的在十六岁时献计退敌的说法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史学家认为始毕可汗退兵是因为突厥内部政局发生了动荡,而非李世民的计谋所致。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李世民在日后成为皇帝后为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然而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究竟如何?或许我们无法完全确定历史的真相。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悬念性,引人入胜。至于真相究竟如何?那就见仁见智了。无论如何,这个故事展现了李世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云定兴的大度为人处世之道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最后要强调的是本文为王福星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并禁止盗版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