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河北自然保护地将占河北陆域国土面积
中新网石家庄报道,近日河北省发布了《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若干措施》。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河北省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该省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保护河北特色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并确保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得到长期保护。
据悉,《措施》强调了对自然保护地的全面摸排和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每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能得到精准的保护。结合精准扶贫和生态扶贫的政策,河北将有序搬迁核心保护区的原住居民。对于暂时不能搬迁的居民,将设立过渡期,允许他们开展必要的生产活动,但将严格控制发展规模。
《措施》还提出了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的策略。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设备,河北将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数据集成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保护地的问题,还能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鼓励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对自然保护地的认知和保护意识,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自然保护地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这一创新举措将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多样化生态产品和品牌,为河北省的生态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河北省的这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它将有效保护河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这一举措也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