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低热怎么办

天下奇闻 2025-06-26 02:03www.178929.com天下奇闻趣事

低烧

本文由吴文博撰写,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低烧,这一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其医学定义以人口腔温度为标准,将37.3℃-38℃的温度界定为低热。

从西医视角解读

低热可从发生机制上分为致热原性发热及非致热原性发热。致热原性发热包括病毒、微生物及体内的炎症因子等,非致热原性发热则涉及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产热过多及散热减少的疾病。从性质上,低烧可分为功能性低烧与器质性低烧。

功能性低烧中,生理性低烧在女性经前或妊娠期较为常见。夏季微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者的低烧以及神经功能性低烧也是常见的类型。神经性低烧长期持续,但一般情况较好,预后良好。

器质性低烧的背后则可能是多种疾病,如结核、胆道感染、慢性病灶感染、尿路感染、风湿、肝炎、肿瘤等。甲亢、贫血、结缔组织病等也是常见原因。

从中医角度理解

在中医体系中,低热属于“微热”“内热”等范畴。中医认为,内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人在过度劳累、久病耗损等情况下,体内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虚火(热)”的发生;二是“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导致体内津液“阴虚”,出现“虚火(热)”的症状。

关于药物治疗

对于低热的药物治疗,西药方面,针对原因不清的低烧,可尝试抗菌的阿莫西林、抗病毒的利巴韦林以及解热镇痛的阿司匹林。

在中成药方面,知柏地黄丸适用于阴虚低热,归芍地黄丸则针对血虚低热,补中益气丸适用于气虚低热。对于夏季低热,藿香正气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四妙丸和四磨汤口服液分别针对湿热低热和伤食低热。

低烧虽然常见,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我们在面对这一症状时,应当充分了解其可能的成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上一篇:春节自制豆豉蒸扇贝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29.com 奇巧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异事,天下奇闻趣事,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宇宙探索,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