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顶级名将徐懋功最后是什么结局
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建了凌烟阁,将二十四位卓越功臣的画像置于其中。这些英勇的功臣们包括、、魏徵、、尉迟敬德等人,他们的英勇事迹被后世传颂。其中,英国公徐懋功和卫国公李靖是凌烟阁中的顶级名将,他们的英勇事迹被广泛记载。尽管徐懋功战功卓著,他在凌烟阁的排名却相对惨淡,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猜测。
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徐懋功的姓名变迁。他曾名世勣,字懋功,先在瓦岗军效力,后归顺唐朝。李渊对他极为赏识,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并赐其氏,使他成为李世勣。后来,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名字,他又改称为李勣。在民间,我们习惯称之为徐懋功。
徐懋功的一生几乎都在为唐朝的征战奔波,从619年归唐开始,到他668年征服,为唐朝征战近50年。他经历了多个战役,包括灭辅公祏之战、灭东之战、灭薛延陀之战以及灭高句丽之战。他历经三朝皇帝,为唐朝的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凌烟阁的功臣中,徐懋功的爵位、战功以及资历都是相当卓越的。他的排名却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排名较低呢?
从表面上看,凌烟阁功臣的排名似乎是根据官职来的。在贞观十七年,徐懋功的官职是正三品,而长孙无忌是一品司徒,张亮是从二品的洛州都督。官职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凌烟阁功臣的排名并非以战功为主,而是以忠诚度为标准。那些排名靠前的功臣,如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都积极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他们凭借在此事件中的表现赢得了李世民的信任。
以张公谨为例,他虽然爵位和资历都不如徐懋功,但因为他是李世民的心腹,所以在凌烟阁的排名较高。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展现了出色的忠诚和勇气。当时玄武门的党羽前来攻打,兵锋甚盛,但张公谨一人闭门拒之,凭借勇气和力量成功抵挡了敌人。这样的忠诚和勇敢为他在仕途上赢得了丰厚的回报,他的官职很快就超过了徐懋功。
徐懋功在凌烟阁排名倒数第二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他的战功不足,而是因为他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不是李世民的心腹。尽管他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忠诚度方面相对欠缺,导致他在凌烟阁的排名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