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苏东坡与王安石是一对仇敌呢
谈及难以措辞的敌人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到王安石。苏东坡与王安石的分歧不仅体现在政治立场,更有着深层次的私人恩怨。
苏东坡自踏入仕途的那一刻,就卷入了新旧党争的漩涡。他的家庭背景、亲朋好友几乎全都站在旧党一边。更重要的是,苏东坡的政治观念与王安石的新法背道而驰,他的学术思想也与新学格格不入。秉持忠鲠谠直的个性,苏东坡无法对新政保持沉默,这也注定他将成为新党的政敌,与王安石发生冲突。
回望历史,嘉祐六年,年轻的苏东坡参加制举时,王安石担任考官。苏东坡在制策中全面阐述自己对朝政的看法,许多观点与王安石的观点截然相反。虽然苏东坡的制策赢得了其他考官的赞赏,但王安石却批评他的文章类似战国文章。
在随后的日子里,王安石更是对苏东坡的文采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不仅在自己的制文中表达了对苏东坡的不满,还针对苏洵的《辨奸论》暗刺王安石的举止。这篇论文预言了王安石将会祸害天下,引发了朝野的广泛关注。与此朝中大臣吕诲也对王安石提出严厉的批评,与苏洵的《辨奸论》形成了共鸣。这些言论都表明了旧党对王安石的强烈攻击。
尽管苏东坡对王安石的某些行为表示不满,但他对王安石的文才却非常赞赏。他曾称赞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最好的作品。王安石的某些行为仍然引起了苏东坡的不满,如在祭文中对刘敞的讥刺。对此,王安石将苏东坡视为潜在的强敌,试图将他驱逐出朝廷。
熙宁二年,苏东坡上疏表达对贡举之法的看法,引发了与王安石的冲突。尽管神宗对苏东坡的观点表示重视,但王安石却极力阻拦苏东坡的晋升,并推荐吕惠卿取而代之。同年,苏东坡作为国子监举人考官的策题也引起了王安石的不满。在随后的朝廷斗争中,王安石更是对苏东坡进行尖锐的批评和打压。尽管有神宗和其他大臣的支持和赞赏,但王安石仍然坚持认为苏东坡是“邪险之人”,并对他过去的某些行为提出质疑和指责。这一系列的冲突和斗争使得苏东坡和王安石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虽然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文采和才智都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认可但是二人由于新旧观念不同而成为政敌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