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皇帝为何不穿龙袍?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漫长的帝制社会中,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一直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今天,风趣网小编将为您揭开这一神秘面纱,带您了解皇帝的种种特殊之处。
在封建社会中,每一位最高统治者都被尊称为“皇帝”。他们贵为天下之主,位居万人之上。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王臣”,皇帝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皇帝的生活充满了特殊性,从他们的居住和穿着便可见一斑。古时候的皇帝居住的都是最奢华的宫殿,拥有后宫佳丽无数。在衣着方面,他们通常会穿着龙袍。黄色的龙袍象征着权力,因为龙在古时是皇权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尊贵。只有皇室成员才有资格穿着龙袍。平民百姓若穿戴有龙袍或黄色褂子,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遭受严厉的惩罚。
有一个朝代却与众不同,那就是宋朝。宋朝的皇帝并不常穿龙袍,而是穿着官服。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这与宋朝的国情和皇帝的出身息息相关。在宋朝建国之前,中原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割据局面,诸侯国之间争斗不断,战争频发。这样的历史背景导致民生凋敝,国力衰微。显德七年,赵匡胤决定自立为主,建立了宋朝。他自幼勤奋好学,为了扛起家族重任,不得不远走他乡,励志图强。赵匡胤能够一统中原,经历数次战斗,国力贫瘠,因此建国后国库并不充裕。为了节省开支,赵匡胤奉行节俭朴素的作风,这也影响了他的穿着习惯。
宋朝皇帝不穿龙袍也与当时的思维定势有关。在古代,“黄袍”或“龙袍”的学名是“冕服”,只有在朝会和祭祀等正式场合,皇帝才会穿上。日常办公时,皇帝通常不会穿龙袍。如果皇帝一天到晚穿着龙袍,反而会疏远与臣民的距离,不利于统治。赵匡胤是军人出身,与追随者有着深厚的交情,如果整日高高在上,不利于君臣关系的融洽。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也有其特殊含义。据史籍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都绣有九条进龙。受《周易》的影响,皇室崇尚“九五之尊”,因为《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味着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达到了最高境界。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宋朝皇帝不穿龙袍的决策是出于国情、历史背景、思维定势以及统治需要等多方面的考虑。这也反映了赵匡胤作为一位勤俭朴素、注重实际统治的皇帝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