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机关报刊文评交警事故现场嗑瓜子:执法
标题:微小之处显大义——执法者不可忽视的细节
近日,一则关于西北某县在事故现场嗑瓜子的网帖引发了广泛关注。此事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关乎执法公正性与严肃性。该地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并对涉事民警进行了停职十天、诫勉谈话的处理,责令其深刻反省。
身为执法者,一举一动都承载着公众对公正、公平、科学的期待。在处理交通事故的过程中,任何看似微小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执法的公信力。那嗑瓜子的行为,虽可能只是一时疏忽,但无疑给公众留下了不良印象,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可能在关键时刻影响事故处理的效率。对此类行为严肃处理,既是对执法者的警醒,也是对公众负责的表现。
其实,这样的“小节”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交通警察中。在窗口单位,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存在的类似“小毛病”,如上班期间玩电脑、吃零食、聊天等,虽然不一定造成直接损失,但却放大了工作失误的风险,也影响了党政机关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这些细节的严格管理,实际上是提升行政效能、提高服务意识的体现。
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行政工作往往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是登记、注册、公文收发、执法协调等琐碎事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实则非常考验耐心、细心与责任心。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一个小小的动作也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这就要求一线执法人员时刻注意自身形象,谨言慎行。
历史上有许多因小事而显大义的例子。如周恩来总理在机场送别西哈努克亲王时,两位中方将军因急于离开而未能等到亲王飞机起飞便离开,事后遭到周总理严厉批评。这告诉我们,“外交无小事”,即便无人关注时也要自我加压。对于基层执法者来说,如今他们身处聚光灯下,更应该秉持防微杜渐的审慎态度,做好每一件事,写好“为民务实清廉”的每一笔。
我们也不能过度解读一些小事。对于基层执法者而言,他们长年累月奔波在事故现场,一时放松要求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应将其上纲上线,更不能进行恶意的揣测和人身攻击。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类似事件的通病及其背后的原因,从内部规程、干部精神状态、外部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提升基层执法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样,我们定能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减少不必要的误解与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