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张飞被杀后,张达、范强是什么下场?
在末年至鼎立的历史时期,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角,其中一段引人瞩目的故事便是张飞的悲剧结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段历史,深入了解其中细节,共同揭开这段尘封的往事。
在史书记载中,关于张飞的死因描述得相当简洁,只知道张飞被帐下将领张达和范强所杀,随后二人带着张飞的头颅顺江而下投奔了孙吴。对于这段惊心动魄的细节,我们却知之甚少。
张飞的性格,可以说是其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三国志·蜀书·张飞传》中记载,张飞敬重君子,但对身份低微的人却不够宽容。这种性格特质,使得他在处理与手下将士的关系时,常常以严厉的鞭笞作为惩罚手段。尽管他的主公刘备曾劝诫他,身为将领,经常鞭笞手下将士,必然会招来祸患。张飞却未能改正这一习性。
那么,张飞究竟是如何被杀的呢?据《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在刘备讨伐东吴之际,张飞准备率领万余人马与刘备会合。就在临发之际,却被帐下的张达和范强所杀。至于两人的动机以及后的逃亡过程,史书中却未详述。
关于张达和范强为何能顺利逃走,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推测。《三国志》中提到,两人是张飞的手下将领,可能担任侍卫统领一职。他们的身份使他们能够随意出入帅帐,因此有机会潜入帅帐杀死张飞。张飞平日里的苛责使得士兵对他心生畏惧,即使听到帐内传出异样声音,也无人敢轻易进入查看,这就给了两人充分的逃亡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关羽之死可能加剧了张飞的暴怒,使得张飞对手下将领的鞭笞更加严厉。范强、张达或许也挨过揍,关羽死后,两人的性命可能受到了极大威胁,这才迫使两人铤而走险,决定杀死张飞。
张飞的悲剧命运与其性格密切相关。他的敬重君子、不恤小人的性格,以及对手下将士的严厉苛责,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而张达和范强作为他的手下将领,利用张飞的性格缺陷和其身份的便利,制造了这起惊心动魄的案。他们的逃亡过程也充分利用了张飞平日里苛责士兵所带来的恐惧心理,得以顺利逃脱。如果我们的猜测合理,那么整个事件的轮廓便可大致推断出来。两人以侍卫统领的身份,顺利进入帅帐杀死张飞,然后借故离开军营,带着张飞的脑袋顺流而下投奔东吴。而其他士兵因畏惧张飞,长时间未发现异常情况,待察觉时,两人已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