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研究揭开旅鸽灭绝世纪之谜
旅鸽——昔日北美天空的繁星,曾是世界鸟类数量的佼佼者
当我们谈论鸟类时,不得不提的一位博物学者是John James Audubon。他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了北美本土的每一种鸟类,堪称鸟类领域的行家。早在1833年,Audubon就确认了旅鸽是北美大陆数量最多的鸟类。他曾生动描绘过那壮观的景象:宽达一英里的旅鸽迁徙队伍飞过他的头顶,连续三天遮天蔽日,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回溯到19世纪早期,旅鸽的数量或许不仅是北美之最,更是全球鸟类数量之冠。据推测,那时的旅鸽数量至少达到了惊人的30亿只,相当于今天北美所有鸟类数量的三分之一。命运之轮无情地翻转,到了20世纪,旅鸽在野外已经灭绝。1914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鸽Martha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动物园黯然离世。仅仅一个世代的时间,旅鸽就从繁盛走向了灭绝。
如今,科学家们通过博物馆标本趾垫上的基因分析发现,旅鸽的兴衰周期似乎已被“编织”进它们的基因里。这导致这个物种的灭绝。“旅鸽可能经历了剧烈的种群波动。”中国“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的博士后、分子生态学家Hung Chih-Ming解释道。他在明尼苏达大学的鸟类进化生物学家Robert Zink的实验室开始了对鸟类的研究,他与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回顾起2011年的一次聚餐,Hung回忆说,当时餐桌上的话题转向了“人类如何对待野生动物的恶行”。其中提到旅鸽曾是全球数量最多的鸟类,但突然间似乎从地球上消失了。仅仅是因为使旅鸽走向衰落吗?对于早期欧洲移民来说,曾经不计其数的旅鸽种群,遗传学又能揭示什么神秘的面纱呢?
旅鸽的故事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物种兴衰史。从繁盛到灭绝,旅鸽的命运似乎在警示我们: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需要更加和谐与平衡。或许我们可以从旅鸽的故事中汲取教训,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