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为什么吃莜面 多吃莜面年年有-余-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饮食文化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重要时刻,各地的传统食俗更是独具特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正月初十这个特别的日子,看看在这一天,人们为何会选择吃莜面。
正月初十吃莜面,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莜面鱼鱼是这一天的特色食品,“莜鱼”与“有鱼”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一家团圆之际,大人小孩一起动手制作莜面鱼鱼,搓出的鱼鱼形状虽然各有千秋,但寄托的美好愿景却是一样的。手艺高超的,搓出的面条如佳人缠绕的金带;手艺欠佳的,虽然形状不甚均匀,但这也正是乐趣所在,更有可能让阿娘笑得肚子疼。无论是哪种形态,都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除了美好的寓意,春节期间吃莜面还有调节肥腻饮食的作用。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往往让人有些吃不消,此时来一碗清香的莜面鱼鱼,无疑是对舌尖的欲望和养生健康都极好的选择。
说到莜面,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甚至超过其他面食的7倍之多。这种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经过精细制作成为美味的食品。而且,莜面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多吃一些不仅可以美容养颜,更有利于保持身材,对于那些注重健康饮食的人来说,莜面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正月初十这一天除了吃莜面外,还有许多特色的活动。其中最为特别的便是挂花灯了。在风俗传统中,人们会在零点之际挂上“头灯”,烧上“头炷香”,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尽管天光还未大亮,但社稷坛上已经灯火通明。这一天民间还忌动石器,不搬石头,并有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等习俗。过去在除夕时,这些石器上贴春联后会被禁止使用,直到正月初十过后才能开封使用。
正月初十这一天的传统食俗与活动不仅丰富了春节的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在这一天里人们将幸福、健康、美好的愿景融入到了每一个细节之中用各种方式来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同时也为未来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希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