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监有多牛-收到钱就帮你救死囚
在历史的漫长岁月里,金钱与人脉一直是不可小觑的重要资本。只要提及死囚的生死,总能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在古代,即使面临死罪,只要找对了人,命就可能得以延续。因为,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叫事儿。
有一位神奇的大佬,在宫廷中权力滔天,他就是秉笔太监。对于那些被定为死囚的犯人,他们的命运往往掌握在秉笔太监手中。在古代,死囚的命运流程是这样的:先被关入大牢,等待皇帝的朱批。只有接到皇帝的复核文书后,死囚的命运才能最终确定。在此期间,没有皇命,任何人都无法擅自行动。
在大明朝,权贵之家的亲人一旦被定为死囚,家族便会赶紧寻找秉笔太监。只要说动了他,死囚的命运就有可能发生改变。如果皇帝是个懒政的君主,忙于木工或炼丹等事务,那么只要把刑部上交的死刑申请文书束之高阁,不加以审批,死囚就能暂时逃过一劫。
但如果皇帝是个勤政的君主,亲自批阅奏折,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在皇帝批阅奏折时,太监会在一旁服侍,为皇帝抱奏折。这时,只需将死囚的死刑申请文书放在最底层,就能暂时避开皇帝的视线。太监会趁皇帝第二天继续办公时抽出文书再次放到最底层。由于奏折的摆放顺序是按照日期或紧急程度来的,皇帝一般不会从底部开始批阅。
就这样,没有皇帝的朱批,死囚只能继续在监狱里待命。而家人则通过疏通关系来延迟死囚的执行时间。在牢里,死囚可以享受到好的待遇,甚至与狱卒闲聊解闷。等到国家大赦时,再给秉笔太监一笔钱,就有可能趁此机会回家。
在改革之后,行政效率得到了提升,这件事变得有些困难。但请记住,只要钱给得足够,自然有人愿意为你办事。找秉笔太监并非百分之百保险。一旦他失势或发生其他特殊情况,死囚依然难逃一死。
在这个充满权谋与利益交织的世界里,金钱与人脉依然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但请记住,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保持内心的善良与正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