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话说新农村)
政策的坚实后盾与市场机制的灵活应用,犹如农民种粮的稳固支柱与翅膀,让农民得以安心种粮、舒心卖粮。只有确保农民种出放心粮、卖上满意价,我们方能稳稳地把14亿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夏粮的丰收,见证了粮食生产的辉煌成果。随着小麦、油菜籽的陆续上市,夏粮收购的序幕已经拉开。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不仅关乎粮食的颗粒归仓,更关乎农民的实际收益。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小麦主产区,售粮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卖上了舒心粮,这无疑令人欣慰。
农民的安心源于政策的坚实后盾。今年夏粮的丰收,不仅克服了局部干旱、冻害等自然灾害的考验,还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超常规政策措施,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行,既发挥了政策的托底作用,保障了农民种粮的收益,也守住了“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农民的舒心则源于市场机制的灵活应用。今年的夏粮生产不仅数量增加,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优质专用麦的比例高达35.8%,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优质小麦的市场价格比普通品种高出0.1元左右,这得益于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入市收购,为丰收的粮食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也让优质粮食品种的销路更好、价格更高。
夏粮生产的连续丰收,得益于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优势品种、优秀技术、优质设施的研发和应用,但更重要的是依赖农民的辛勤耕耘。全国2亿多农户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坚强基石。只有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他们种粮有收益、生产有奔头,才能稳住我国粮食生产的好形势。
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键在于稳住他们的种粮收益,这需要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除了解决粮食生产和销售中的难题,还需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体系,让种粮农民享受“好粮卖好价、丰产又增收”的实惠。通过拓展粮食产加销增值空间,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永恒的真理。让农民在丰收季获得真金白银的回报,稳住他们的生产预期,我们便能迎接一个又一个的丰收年。我们期待继续实行有效的政策,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保障粮食安全,让农民获得应有的回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