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又见“冰火两重天”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数年的发展,总体上已经实现了供需平衡,甚至有些区域还出现了房源过剩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非热点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房地产开发的步伐需要更加审慎。
楼市现状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线城市的房价持续攀升,调控政策不断出台以遏制其过快上涨。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楼市却显得冷清,房价下跌,市场成交低迷。
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滨海小城或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借助养老、度假等概念吸引置业者。但实际上,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配套设施缺失,交通不便,只在旅游旺季有人气,淡季则显得萧条。这种短暂的人气和吸引力难以支撑市场的持续发展。
还有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县城,以高铁开通等为由过度开发房地产,炒作房价。这些城市缺乏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盲目开发导致房源过剩,房价下跌。
随着一二线城市房价高涨,投资成本增加,风险加大,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些三四线城市和县城。但投资房产并非稳赚不赔的买卖,购房仍需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非热点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随着棚改退潮,需求已明显不足,但土地和新建商品住宅的供应量仍在增加。这导致土地流拍现象严重,房价下跌的城市也不在少数。
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有123个三四线城市出现土地流拍,占比高达四分之三。这些城市的流拍率超过20%,主要集中在华中、东北、广东以及云贵桂地区。一些三线城市的二手住宅价格也出现下跌。
这些现象反映出一些城市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现状。为了短期收益,地方不愿放弃对房地产的依赖。过度依赖房地产的老路已经走不通。否则,可能会导致泡沫累积,大量住房无人购买,给地方财政造成负担,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依赖城市的产业、人口基础和居住品质。针对非热点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房地产开发需要科学规划,精细研判,避免过度开发,促进供需平衡。
虽然一些地区的商品房出现了过剩和经营惨淡的情况,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居住品质要求的提升,养老地产和旅游地产等仍有广阔前景。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发,避免盲目跟风。未来的市场将更加细分,高品质、有针对性的房地产开发将更有机会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