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为什么没得到汉元帝的召幸?
在古老的《西京杂记》中,东晋葛洪细腻地描绘了前汉元帝后宫的纷繁景象。这些后宫之中,佳丽如云,令人目不暇接。由于宫人数不胜数,元帝难得一见,便命画工将她们的容貌描绘下来,按图召幸。这一决策引发了宫中的波澜,众多宫人纷纷向画工献上厚礼,期望被画得美丽动人,得以君恩眷顾。王嫱却独树一帜,她并未贿赂画工。
当匈奴入朝,寻求美女作为阏氏时,元帝按图选取,王昭君的画像被选中。当元帝见到真人时,惊叹其美貌,但已无法更改决定。他对外的信用使他不能食言,因此王昭君被送往匈奴。这一事件引发了对画工们的调查,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处决,他们的家产也被没收。其中,杜陵毛延寿以其精准的画像技巧被特别提及。
毛延寿在这段历史中显得尤为突出。他的技艺高超,无论是老妇还是少男,都能栩栩如生。他的才华并未为王昭君带来特别的优待。关于毛延寿是否为王昭君画像,历史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们可以推测,毛延寿的技艺高超,可能曾被委托为王昭君画像。正如历史记载,王昭君并未贿赂画工,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毛延寿对她有任何偏见或丑化。
历史上的这次选美事件,其实最大的失策者是汉元帝。他对后宫的众多美女视而不见,只依赖画工的描绘,导致了真正的美丽被埋没。当匈奴单于来朝时,他再次依赖画工的选择,导致了王昭君的远嫁匈奴。这一决策背后的失落和遗憾,让许多优秀的画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王昭君心中的悲怨,源于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幸。而汉元帝的后悔,则是因为发现送走的是最美的王昭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帝是好的,但身边的小人可能会误导他们,导致忠良受害。这一事件中,毛延寿这样的小人物被塑造成了埋没美女、索贿贪婪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这一切的背后,更多的是汉元帝的失误和决策不当。这一事件反映了中国五千年国民劣根性的一部分,但也提醒我们,权力的行使需要更加审慎和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