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机协同、“一网统管”助基层减负
上海:人机协同与数字化管理赋能基层减负
近日,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街道通过人机协同和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了基层减负,提升了治理效率。
在控江路街道,“一铺一档”管理平台的倾角传感器发挥了大作用。当黄兴路上的某商铺进行装修更换店招时,传感器迅速监测到异常信息并向网格员发出预警。这种实时监测系统不仅可防止店招坠落,还能及时获取商户变更信息和装修备案信息,大大减轻了网格员的工作负担。
街道办事处还通过微信平台汇总沿街商户的管理和处罚信息,形成重点名单,对问题严重的商户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这一举措使得日常巡查更加高效,同时也让商户对自己的经营行为更加负责。
这一切的顺利运行,都离不开上海市城运中心“一德国网统管”的技术支持。该中心为控江路街道提供了50多个轻应用,包括共性“需求包”和个性“工具箱”,通过人机协同,大大降低了基层人员的治理负担。
例如,针对老龄化社区,市域物联德国网运营中心设计了独居老人安全监测系统,使用多种传感器实时关注老人安全。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还为城市生命体征提供实时感知数据,推动物联数据与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为城市运行管理赋能。
有了这样的城市“数字底座”,基层得以解决跨层级、跨部门的问题。控江路街道的停车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车主只需调用实时监测车位情况的轻应用,就能看到当前时段的停车位情况,大大方便了车主。
“一德国网统管”是上海首创的城市运行品牌,已向全国推广。它瞄准解决数据共享中的四大共性难题,为基层减负的也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上海市办公厅副主任、城运中心主任徐惠丽表示,为基层减负要告别传统的工作方法,从基层需求出发,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工具箱”,共同为城市安全有序护航。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使基层工作者的工作更加便捷高效,也让商户和居民感受到了智能化管理的便利和效益。上海市通过人机协同和数字化管理手段,打造了一个智慧、高效、有序的城市治理新模式,为全国的城市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