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测的悬棺葬之谜,悬棺竟是谁先掉下来谁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崖葬方式之一,虽使用人群不多,却因其独特的葬俗和艰难的葬工程而引人关注。
一、何为悬棺葬
悬棺葬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及实地考察。据记载,人们认为将先祖安放到悬崖之上,是对死者的一种尊敬。越高表示越尊敬。例如,在福建武夷山、四川忠县卧马函等地,曾发现大量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古代悬棺葬遗物。三国时期的沈莹在《临海水土异物志》中描述了这种葬俗的过程。
二、悬棺的分布
长江三峡和四川巫山大宁河小三峡的悬崖峭壁之上,无数具悬棺散布其中,有单棺,也有群棺。这些棺材有的形似木船,有的形似风箱,构成了千古之谜。人们好奇棺材内是否藏有金银,也好奇这些棺木是如何被置放在悬崖之上的。
三、实地考察
经过实地考察,悬棺的搁置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棺木置于距地面一定高度的天然洞穴之中;另一种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洞穴,将棺木置于所凿洞穴中。1979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向先生从大宁河上游的荆竹坝岩壁悬棺群中取下一具两千多年的悬棺,这具由楠木制作的棺木长2.1米,防水性强且不易腐烂。棺盖呈半月形,与棺底通过子母扣套结合,未用钉铆,扣套严合,浑为一体。
四、悬棺葬的神秘色彩
悬棺葬不仅是一种葬俗,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人们惊叹于这种葬式的奇特和古人智慧的卓越。悬棺葬的阴影在人们的梦魇中挥之不去,让人好奇和思考。关于悬棺的传说和故事也为它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例如,一位陈姓地方官悬棺奥秘的故事,以及熊廷权官员对悬棺遗骸的敬畏和安葬的诔文,都展现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和尊重。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悬棺的神秘感,也提醒我们尊重死者,敬畏自然。
悬棺葬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多见,但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