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嗡嗡响怎么办
脑鸣:理解并应对脑部神经疾病的信号
在生活中,一些人可能会经常感到脑内有如流水、嗡嗡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脑鸣。脑鸣是一种神经性疾病的症状和危机信号,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那么,脑鸣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脑鸣的主要表现是自觉脑内有各种声音,如流水声、嗡嗡声、鸟鸣声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女性居多。严格来讲,脑鸣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与两类疾病有关。
脑鸣与器质性疾病相关,主要是指脑部疾病,如脑肿瘤、炎症、变性、脑萎缩、脑中风、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等。
脑鸣也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肾病等。某些药物的使用、长期紧张、工作压力大等也可引起脑鸣。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脑鸣之病名见于《医学纲目·肝胆部》。脑鸣是因为脑髓实虚,或因火郁、痰湿阻滞所致。临床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常伴耳鸣、腰膝酸软、目眩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脑鸣是脑部神经疾病产生的症状和危机信号。如果长期脑鸣,可能会引发高血压、失眠、视力下降等一系列疾病。对待脑鸣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时正确地治疗。
对于脑鸣的治疗,首先需要辩证分析。新病多属痰火或内热化风,属实者多;久病则多与清阳不升或肾精不足有关,属虚者多。不同的症状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肾虚髓亏型的症状包括脑鸣、耳鸣、健忘、肢体软弱等,治疗方法以补肾益髓为主。
如果出现脑鸣、失眠等症状,可以去神经内科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通过检测血压、做颈动脉超声、化验血糖、血脂以及做CT进行诊断。如果是血管病引起的脑鸣,需要进行抗凝、活血、扩血管、改善脑供血的治疗;如果是焦虑引起的脑鸣,需要进行抗焦虑治疗。
脑鸣是一种需要我们重视的症状。在面对脑鸣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医养生的方法来预防脑鸣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