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应用还没那么“美”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在实际应用中,人脸识别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人工智能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发布了《人脸识别落地场景观察报告(2019)》。
在这份报告中,课题组详细探讨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公租房、商场、公共交通场所等典型应用场景中的现实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例如,人脸识别技术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有待提升,灵敏度也有待加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现实条件比实验室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一旦遇到使用者戴帽子、戴墨镜、不会使用机器等情况,人脸识别的时间就会变长,难以发挥提高核验速度的效果。特别是在火车站和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这种现象尤为常见。这不仅影响了人脸识别的效果,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许多受访者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透明度不足的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许多场景下的人脸识别设备并没有提供隐私政策或用户协议,公众无法在使用前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做出同意的决定。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希望能够获得查看和删除人脸数据的渠道。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用户体验,也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某个场景中时,应该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并论证在该场景应用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商业场景下的人脸识别应该向用户提供隐私政策,设置有效的勾选同意方式,并对用户做出充分的说明和解释。有关部门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为企业使用人脸识别设备划定明确的准则和底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脸识别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人脸识别技术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带来更多的便利。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技术应用中的和法律问题同样重要,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