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总医院破多宗病毒核酸检测“阴阳迷局”
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深圳市的十七家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机构之一,深圳大学总检验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检测步骤,包括调配试剂、处理样本、提取核酸以及核酸扩增分析等,他们不断提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截至目前,深圳大学总医院检验科已经检测了近1800份标本,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发生在1月29日。一名47岁的患者因连续两次在其他机构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转至深圳大学总医院隔离病区进行留观治疗。尽管这位患者具有典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结果,但其核酸检测结果始终为阴性。
深圳大学总医院检验科的科室主任郑卫东带领团队采用先进的离心柱提取核酸技术结合PCR荧光探针法,成功从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出新型病毒核酸,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确诊和治疗。这样的“阴阳迷局”,在深圳大学总医院被郑卫东和他的团队多次“破解”。
郑卫东表示,出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自身的病程发展、采样方式、标本运输和保存条件以及检验技术方法等。针对这些特殊病例,他们会要求临床进行多部位同步采样送检,或在实验室采用多种试剂盒进行检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检出率。
深圳大学总医院的检验科肩负着多项检测任务,包括从深圳市定点医院转来的核酸检测转阴但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医院24小时发热门诊收治的疑似患者、医学观察点的隔离观察人员以及住院患者等。
在一期建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内,尽管条件有限,仅配备一台小型生物安全柜,且每次只能由一人操作、提取30个样本,但在抗疫时期,检验科的团队成员们仍然加班加点完成任务。随着检测任务的加重,他们甚至启动了“白加黑”模式。在这个团队中,“90后”的陈晓静、梁琪、湛璇主动承担起夜间核酸提取和上机测试任务。
病毒检测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高速离心的样本、各类呼吸道样本的处理等都可能产生气溶胶,再加上大量接触患者标本,实验室技师们面临着较高的感染风险。经验丰富的检验科技师们表示,只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做好个人防护,直面病毒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