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历史:群雄逐鹿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在遥远的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篡汉之影悄然浮现。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室驾崩,无子嗣,河间王刘开曾孙继位。这一转变,引发了朝廷内外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窦、窦武外戚势力和以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在这乱世之中互相角逐。
建宁元年(168)九月初七,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爆发,宦官势力大受打击。同年,他们卷土重来,制造了第二次党锢之祸。朝廷内部的争斗,使得灵帝本人骄奢淫逸,为了填补财政漏洞,甚至公开卖官职。朝政的腐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终于导致了184年的黄巾起义。
虽然朝廷很快平定了叛乱,但经过这场大战,国力已大减。为了顺利平叛,中央不得不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这一决策,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拥兵自重。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逐渐在东汉末年崭露头角,演变成为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
汉灵帝逝世后,少帝继位,汉灵帝皇后成为太后,朝政被母后和大将军所掌控。不久,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双双火并而亡,戚宦之争终于结束。董卓掌权后,废后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新君。董卓被诛杀后,军阀割据更加严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汉朝丞相的身份讨伐各路军阀。他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军的主力,但随后架空汉室权力,全权代理处理朝政。
前期曹操虽连战得胜,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三分之势逐渐形成。220年正月,曹操逝世后,其子曹丕袭位,十月逼迫献帝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的历史宣告结束。而后,刘备在蜀地宣布继承汉朝法统,建立了蜀汉政权。江东的孙权虽向魏称臣,但内政外交皆自主。几年后,孙权亦称帝,国号为吴。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角。他们或为谋求自身发展,或为保卫家园安宁,纷纷揭竿而起。这个时代的战争与和平、英雄与枭雄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传奇。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那个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