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的血腥代价:22次战役歼敌将近200万
秦国,自孝公时期开始,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从农业和战争两个方面革新内政,争霸中原。经过几代君主的不懈努力,最终以强大的武力统一了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现象是秦国的斩首行动。秦汉之际,人们普遍认为秦国是一个崇尚诈力、如同虎狼般的国家。鲁仲连更是明确指出,秦国是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对于这一现象,清代史学家梁玉绳进行了深入研究,统计出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巨大。而根据史记的记载,笔者依据中华书局出版的十卷标点本《史记》作出了完整的秦国斩首数量统计表。
在前工业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数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强大程度。掠夺人口成为战争的重要目的之一。古代战争中,战胜方常常将战俘转化为自己的军队和奴隶。秦国却违背常规,实行军功爵制度。斩首数量成为调动士气、衡量军功和获取富贵的重要标准。这一制度使得秦国成为一台高效的斩首机器,大大加速了兼并六国的进程。
尽管关于秦国斩首的具体数量存在争议,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秦国的斩首行动在其兼并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鲁仲连和谯周的分析以及《秦律封诊式》中的记录都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了增加斩首数量,秦国甚至不惜让士兵自相残杀或宰割阵亡战友的头颅以充战功。这不仅对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更为无数个家庭带来了难以弥补的身心痛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美化战争并合法化自己的统治,将兼并战争描述为从战乱的六国中解放人民的战争。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国的战争次数和斩首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六国。秦始皇试图通过刻石宣传来美化自己的形象,但人们仍然普遍认为秦国是一个崇尚诈力、弃礼义的国家。这表明秦始皇的宣传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
关于秦国统一的原因,流行的观点是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等。如果将秦始皇的刻石所表达的思想与上述观点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流行的观点实际上是在按照秦始皇的思路理解问题。要更真实地理解秦国胜利的原因,我们必须认识到战争和斩首的重要作用。秦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战争和大规模的斩首行动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不能忽视这些因素在秦国统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