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有争议的一首诗,你知道是哪首吗?

趣闻趣事 2025-07-21 02:53www.178929.com天下奇闻趣事

太和九年,唐朝历史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刻。在皇宫深处,一场危机四伏的斗争几乎让一位公认的明君丧命,宦官势力在这场风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成为两大顽疾,侵蚀着大唐的根基。皇室大权被宦官集团牢牢控制,他们任用亲信占据朝廷高位,滥用职权,肆意废立皇帝,将朝政引向深渊。唐文宗登基后,决心重振朝纲,铲除祸患,但他选中的帮手却存在重大隐患。

李训和郑注,这两位被唐文宗寄予厚望的大臣,实际上却是醉心于功名利禄之辈。他们之所以帮助唐文宗,更多的是为了增添自己的资本,以便取代仇士良成为新的权贵。在他们的谋划下,一场针对宦官的斗争悄然展开。

计划并不顺利。原本缜密的计划被李训临时更改,导致“甘露之变”的爆发。在这场变故中,仇士良识破了阴谋,调集神策军入宫,唐文宗和李训等大臣以及众多军民遭到袭击。史称“甘露之变”,这是唐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白居易,作为唐朝的老臣,对此事作出了反应。他的诗作《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引发了广泛争议。诗中表现出的“幸灾乐祸”心态,让人对其产生了质疑。在国家遭遇危难之时,他并未表现出应有的担当和忠诚。

学者魏庆之批评白居易的诗歌缺乏对国家大难的关注,认为他不应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态度。确实,无论个人恩怨如何,国家有难时,匹夫有责。白居易的诗歌中表现出的态度,无疑让人失望。

也有人认为白居易的诗并非针对皇帝唐文宗,而是针对在“甘露之变”中被杀的大臣王涯。王涯曾经上表弹劾过白居易,导致他失去官职。但即便如此,在国家大难面前,计较私人恩怨也显得不够大气。

无论如何,这场“甘露之变”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是唐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白居易的诗歌引发的争议,更是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与矛盾。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只有那些令人深思的故事和无尽的遐想。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29.com 奇巧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异事,天下奇闻趣事,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宇宙探索,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