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0月金融数据显示货币政策收效良好
从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积极显著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的货币政策始终维持总量政策的适度、保持融资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从最近公布的10月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积极显著。
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6898亿元,同比多增285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略低于市场预期,但贷款结构继续展现优化趋势。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而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则呈现出高增长态势,这显示出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依然旺盛。
反映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社融数据同样表现强劲。10月末社融存量增速达到13.7%,创下了自2018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数据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0.6%,显示出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
在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央行不仅加大了对结构性存款套利行为的打击力度,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资金能够流向实体经济。在央行的引导下,10月存款规模出现下降,居民和企业存款的减少与央行要求的压降结构性存款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M2增速由10.9%回落至10.5%,而M1增速则大幅上升至9.1%。这一变化显示出企业存款结构正在从定期转向活期,预示着企业购买原材料、加大补库存以及扩大资本开支的意愿在上升。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正在积极显现,四季度的经济复苏仍可预期。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金融运行正在朝着央行预期的方向发展。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央行已明确表示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避免出现政策突然中断带来的意外冲击。
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将延续今年下半年的中性状态,既不需要额外助力经济复苏,也不需要为银行体系提供多余流动性。而是通过OMO和MLF等常规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现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并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正在积极显现,为实体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政策的灵活调整和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货币政策将继续在推动经济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