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 古诗
天下奇闻 2025-06-24 03:43www.178929.com天下奇闻趣事
荷花凋零,擎雨盖的荷叶也枯萎消逝。菊花虽凋残,却仍然以其傲霜的枝干展示出生命的顽强。这样的景象,令人不得不记忆深刻。尤其是在一年中的这个时节,橙黄橘绿,生命在成熟中绽放最绚烂的色彩。
注释解读:
1. 荷花凋谢后,连那如同雨伞般托举雨水的荷叶也失去了生机。“荷尽已无擎雨盖”,这句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
2.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虽已凋残,但其枝干依然傲然挺立,即使面对寒霜也毫不畏惧,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气节。
3. “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人强调的是秋末冬初的时节,这个时候正是橙子和橘子成熟的时候,象征着人生的成熟阶段,仍然充满希望和美好。
诗歌赏析:
此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对比,表达了深层的含义。前两句描绘了萧瑟的秋景,通过“已无”与“犹有”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的品格。后两句则转向丰收的景象,展现了人到壮年仍可大有作为的哲理,勉励友人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
此诗不仅是对友人刘景文的劝慰与激励,更是苏轼豁达人生态度的体现。诗歌突破了传统的悲秋主题,赞美了秋冬之交的独特生机,意境深远,曲尽其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当时苏轼任杭州知州。友人刘景文年近六旬,仍仕途坎坷,生活困顿。苏轼借景抒情,以此诗勉励友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应如秋菊般坚韧不拔,珍惜时光,积极有为。在人生的“橙黄橘绿时”,更应奋发向前,成就一番事业。
关于这首诗,也有一些争议。其中关于末句的写作有所不同,有的版本写作“正是橙黄橘绿时”,但“最是”更贴合原意,更强调这个特定时节的独特价值。无论是哪个版本,都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深深勉励和对生命的热爱。
上一篇:5G网络已经实现商用,那基于5G设计优化的APP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