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6大遗传差异首次被揭示
介绍南方人与北方人基因差异的科研新突破
随着华大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发布的科研成果,我们得以首次深入了解中国人群基因遗传特征的大数据挖掘。这场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历时两年的大规模研究,对超过十四万中国人的无创产前基因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标志着生命科学产业已从单一的样本检测和诊断步入了基因大数据时代。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徐讯博士及其团队,在本次研究中成功构建了包含904万个多态性位点的中国人基因频率数据库(CMDB),其中约有20万个多态性位点是首次发现。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发现了六个在地区纬度方向上受到强烈自然选择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南北方的分布差异显著,反映了饮食、气候、病原体等环境因素对中国人群演化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编码红细胞补体受体I的基因CR1呈现出南方富集的现象。这一现象可能与古代中国南方的特殊环境有关,那里的自然环境恶劣,病原微生物盛行,因此对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的免疫力有较高要求。与耳垢干湿、体味等相关的ABCC11基因也呈现出明显的南北方选择差异。这些基因的差异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南方人的免疫力更强。
除了对免疫力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该研究还有更多令人振奋的发现。比如,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了与怀双胞胎相关的基因NRG1,携带这个基因的突变有可能提高怀双胞胎的几率。研究还揭示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群病毒感染发生率以及病毒在血浆中丰度的分布,指出中国人血浆的病毒组与欧洲人的差异。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有望利用这些信息构建适合中国人的身高预测模型,通过基因数据推断个人的身高情况。这些新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联,也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这场研究的成果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人基因的奥秘,也验证了基于大人群的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新的科研模式。随着基因大数据的积累和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医学将更加精准、个性化,人类的健康将得到更好的保障。这些激动人心的发现,让我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医学发展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