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能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有多厉害?
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廷玉的名字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一生都在辅佐皇帝,致力于国家的安定与繁荣。他的事迹,仿佛一部生动的历史剧,充满了波折与转折。
对历史稍有研究的人,都会知道张廷玉。他辅佐的三位皇帝都以人民为重,以国家安定为要。他的成就斐然,是清朝唯一一位可以配享太庙的汉人。在满人为贵的清朝,这一荣誉足以彰显张廷玉的功劳之大。
在安徽发现的他的墓地却透露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他的晚年生活并不愉快,墓里的陪葬品只有寥寥几件,似乎暗示着他的晚年遭遇不幸。这一切,要从乾隆十年说起。
那一年,与张廷玉同样受皇帝重视的鄂尔泰去世,张廷玉成为朝堂上资历最老、唯一可以威胁乾隆地位的人。虽然他为国家的付出从未有过私心,但乾隆却有自己的担忧。张廷玉在朝中的学生和旧部已经布满各个位置,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历代王朝因大臣朋党赢私而葬送的例子不少,乾隆也怕张廷玉成为这样的人。
真正让张廷玉感到危机四伏的时刻,是在乾隆十三年的孝贤皇后去世之后。张廷玉负责的祭文出现了纰漏,受到了为官四十多年来的第一次责罚。他嗅出了其中的危险意味,知道皇帝开始针对打压自己了。
于是,他提出希望回到老家颐养天年。乾隆并不乐意,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无人能及,怎能轻易退休?张廷玉知道必须离开朝廷,于是多次上奏请求。终于,在乾隆十五年,他被允许回乡。他又犯了一个错误——让皇帝写保证书保证不会在他回乡后撤销他的太庙荣誉。当皇帝答应后,他却未能亲自来谢皇上的隆恩,而是派儿子代替,这令乾隆大怒。
张廷玉再次犯错,当圣旨还没下来时他就跪着去给皇上谢罪了。这让乾隆抓住了他的把柄,指责他结党营私。张廷玉的官职被罢免,家财被抄家,就连他安享太庙的殊荣也被撤销。直到他去世后才恢复了太庙的荣誉,因此他的墓地陪葬品只有寥寥几件也就不难理解了。
张廷玉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与落寞。他的故事,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对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深刻启示。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忠诚的国家公仆、一个一心为人民着想的辅佐者、一个因朋党之争而失势的可怜人。他的故事,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什么是真正的朋党,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