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是什么结局?他在明朝是什么地位

天下奇闻 2025-07-24 15:31www.178929.com天下奇闻趣事

戚继光,这位抗倭名将的生命历程令人感慨。他的离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哀荣,晚年更是遭受了弹劾罢官的打击。据说,在他生命的最后三个月,一位监察御史曾极力主张重新重用戚继光,却因此触怒了皇帝,遭到了严厉的训斥和罚俸。

与其他明朝武将相比,戚继光还算幸运。他的好友俞大猷,同样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将领,却一生难以施展才华,屡遭弹劾。另一位将领汤克宽更是身陷囹圄,出狱后被迫守卫边关,最终客死他乡。戚继光部下的武将也大多遭受了各种排斥。

明朝轻视武将的风气,大致始于洪武年间。也许是因为吸取了后期的历史教训,明朝一直倾向于重文轻武。文官与武将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受“中庸之道”影响,文官倾向于维稳,而武将则经过严格训练,大多勇猛善战,对于国土被侵犯的情境,他们热血沸腾,决心将敌人驱逐出境。

在战场上,武将冲锋陷阵,一心击溃敌军。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并不在意文官口中的孔孟之道。相反,文官集团常常认为那些武将是莽夫,只懂使用武力。如果武将果断采取行动,文官就会指责他们急功近利;如果按兵不动,则会被说成是贪生怕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官集团与武将之间互相鄙视,明争暗斗。明朝崇尚文治,武将的处境往往十分艰难。有一位抗倭名将刘显却是个例外。他虽然也经常被弹劾,但官职地位却稳固不动。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当时四川的“土蛮”问题严重,战争持续不断。刘显作为主将,如果被他拉下马,朝廷将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来代替他。身负镇压四川“土蛮”重任的刘显,在武将不受重视的年代虽遭弹劾,却一直保持官职稳定。

明朝轻视武将的做法危害极大。在明朝中晚期,由于轻视武将,导致战乱频繁。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需要文武并重,绝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将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不利。刘显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真正能顶住压力的,是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武将。只有文武双全,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上一篇:女字旁的姓有哪些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29.com 奇巧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异事,天下奇闻趣事,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宇宙探索,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