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聘用手机号倒数第5位是5的人
近日,一则关于深圳某教育公司招聘员工时存在就业歧视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该公司要求应聘者的手机倒数第五位数字不能为“5”,这一奇怪的要求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并成功登上了百度热搜。
对于这一事件,公司内部的员工回应称,这一要求并非公司规定,而是老板的个人要求。他们进一步解释,如果应聘者不同意这一要求,那么将不会得到这份工作。但入职后,公司允许员工更换手机号码。
专业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的行为明显构成就业歧视,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并应为此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手机号码作为个人选择,与工作内容并无直接关联。公司要求员工更换手机号码的行为,既侵犯了员工的个人自由,也违反了平等就业的基本原则。
事实上,类似的就业歧视现象在现实中并不鲜见。诸如“985、211高校毕业生优先”、“只招35岁以下人员”等招聘限制条件,以及对劳动者性别、年龄、学历、婚育状况甚至恋爱情况等进行的区别对待,都影响了劳动者的公平就业。
那么,究竟什么是就业歧视呢?
就业歧视指的是在招聘过程中,没有合法的目的和原因,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等种种因素,对劳动者采取不同的待遇、排斥或优惠措施,从而侵犯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在中国,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歧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城乡户籍就业歧视。在中国,户籍制度导致的歧视尤为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村户口的歧视,农村劳动者在城市中就业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二是对外来人口的歧视,一些企业招工时会限定“本市户口优先”。
其次是性别歧视。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就业中,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
年龄和身高歧视也是劳动者面临的就业障碍。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规定严格的年龄和身高要求,将不符合要求的求职者排除在外。这种歧视无视了个人的能力和潜力,仅仅因为一些外在因素就否定了他们的就业权利。
就业是劳动者的重要权利,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都应该受到关注和抵制。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公平就业,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